作者: 來源: 海報新聞 發表時間: 2025-08-01 10:26
大眾網記者 徐德波 菏澤報道
仲夏的菏澤東明縣沙窩鎮,空氣里彌漫著莊稼的芬芳。在東明黃河雜糧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黃河雜糧”)的車間內,機械臂在空中劃出精準弧線,將一袋袋金黃的玉米面整齊堆疊。機器低鳴,傳送帶輕轉,從磨面、裝袋到碼垛,流暢的半自動化流程背后,是黃河雜糧產業向現代化躍升的縮影。這家扎根東明縣十六載的糧食深加工企業,正以其“從田間到餐桌”的全產業鏈模式,為山東優質農產品品牌做出最生動的詮釋,而這條鏈的起點,深植于黃河灘區廣袤的土地與一位農民“總經理”文勝堂的樸素信念里。
灘區田壟上的“風險共擔”
初見文勝堂,黝黑臉龐透著風霜痕跡,衣著樸素、言語真摯的他,更像一位深耕田埂的農人,而非運籌帷幄的商人。“我本身也是農民,就喜歡和農民打交道,實誠、簡單、淳樸,沒那么多彎彎繞?!逼髽I創立之初選址東明縣沙窩鎮,文勝堂最看重的是這里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——貼近優質糧源產區。
正是這份對土地與農人的深厚情感,塑造了黃河雜糧產業根基的核心理念。黃河雜糧擁有300余畝自有種植基地,更將良種與保障播撒至更廣闊的田野?!懊看我M好品種,我必須自己先試種。成功了,才敢向鄉親們推廣,并以高于市場價回收。”文勝堂語氣堅定,“我的基本原則就一條:不能讓老百姓承擔風險,更不能讓他們吃虧!”這份承諾讓黃河灘區10.2萬畝土地成為企業的“第一車間”,直接帶動2000余農戶年均增收逾2000萬元,土地在訂單農業中煥發增值活力。
厚積薄發劍指“代餐粉”市場
從田間收獲的優質原糧,在廠房內開啟蛻變之旅。最初僅有的兩條生產線,如今已擴展至五條,年加工能力突破30萬噸。走進車間,小麥仁、玉米粉、各色雜糧粉在現代化設備中流轉。今年,文勝堂再次投入1200萬元建設第六條生產線已投入運行,劍指蓬勃發展的“代餐粉”市場。這并非盲目擴張,“做企業要穩扎穩打,專一做好產品才是根本?!蔽膭偬玫闹斏髟从谪S富閱歷,他曾因輕信而多次受挫,這也讓他在發展道路上更重內核。
這條新產線承載著科技賦予雜糧的“高附加值使命”。黃河雜糧與齊魯工業大學科研團隊深度合作,斥資400余萬元啟動“特殊生命周期營養雜糧代餐粉開發與產業化”項目。研發出的老年人高纖代餐粉、安神代餐粉,都市白領護眼代餐粉、烏發代餐粉,以其精準營養定位切入市場藍海。依托7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和市級重點實驗室平臺,項目不僅優化工藝降低成本,更預計年增銷售收入1200余萬元,新增就業崗位30個,讓雜糧從“果腹之物”升級為“健康解決方案”。
鋪就一粒糧食的“金色產業鏈”
全產業鏈優勢正轉化為品牌與市場的強勁動能。黃河雜糧的“奔?!薄叭粘鋈A商”“紅河谷”等品牌,旗下三十余種產品,已穩定行銷全國十余省份,年營業額7000余萬元。線下根基深厚,線上藍圖也在擘畫——黃河雜糧正積極組建電商團隊,打造農村電商示范點與抖音電商平臺,渴望在數字浪潮中開辟新增長極。
一粒雜糧的能量,最終在更廣闊的田野釋放。東明縣沙窩鎮實施的“特”“優”發展戰略,正與黃河雜糧的產業實踐深度契合。文勝堂的下一個目標清晰而溫暖:進一步擴大自有種植基地,將試種成功的良種推廣至更廣袤的灘區土地,“讓合作農戶再多些,收入再高些!”
黃河之水滋養了魯西南的沃土,也孕育了這條由誠信、匠心與科技鍛造的“金色產業鏈”。
從文勝堂俯身試種的田壟,到機械臂精準舞動的智能車間,黃河雜糧以全產業鏈之力,讓黃河灘區雜糧完成了從“土疙瘩”到“金品牌”的華麗蛻變。它鏈接著黃河的饋贈與時代的餐桌,更鏈接著土地上的希望與千家萬戶的安康——一粒雜糧的旅程,映照出山東農產品品牌在振興路上踏出的堅實足跡;在“山東好品”的金字招牌下,黃河雜糧正鋪就一條“產業興、鄉村美、農民富”的共富之路。